备考湖南专升本的宝子们!是不是被文学常识逼到 “发疯”?翻开书满眼都是知识点,合上就 “两眼一黑”,完全不知道从哪背?别慌!今天带着超实用的文学常识第二弹——秦汉文学篇来拯救大家!跟着试总梳理,让繁杂的文常秒变 “小 case”,轻松拿捏考试!
字通古,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,与韩非一起师从荀子,崇尚法家思想,后入秦任丞相多年。被称为“书法鼻祖”。
代表作品:《谏逐客书》《论统一书》《行督责书》等。他的《谏逐客书》是秦朝唯一一篇具有文学价值的政论散文。
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,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。它从楚辞发展而来,讲究修饰,注重句子的整齐美、节奏美,讲究铺张。
“赋”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《赋篇》。汉赋有三种文体:
①一种是骚体赋,盛行于汉初;
②另一种是散体大赋,兴盛于汉叶,一般的汉赋是指散体大赋;
③还有一种是抒情小赋,在东汉形成。
①骚体赋:带有楚辞特点,抒发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。
代表作:贾谊的《吊屈原赋》《鹏鸟赋》,枚乘《七发》(承前启后);
②散体大赋:写物和帝国威震四方的国势,繁华的都城等。
代表作:奠基之作《七发》,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,扬雄四大赋,班固《两都赋》和张衡的《二京赋》;
③抒情小赋:代表作为张衡的《归田赋》。
司马相如、扬雄、班固、张衡四人被誉为“汉赋四大家”。
特点:
①韵散结合,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;
②歌功颂德,辞藻华丽:
③卒章显志。
字长卿,西汉辞赋家;他的作品辞藻富丽,结构宏大,称为“赋圣”、“辞宗”。汉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。
其主要作品有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《美人赋》《长门赋》等,成语“子虚乌有”就是出自他的《子虚赋》。此外,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。
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合称《天子游猎赋》。
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评:“赋莫若司马相如,文莫若司马迁。”
字子云,西汉辞赋家思想家;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。提出“赋乃童子雕虫篆刻”、“劝百讽一”的观点。(“劝百讽一”说的是汉大赋)
作品:
①汉大赋:《甘泉赋》《羽猎赋》《长杨赋》;
②散文:《法言》。
字孟坚,东汉大臣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作为史学家,班固的主要作品是纪传体断代史《汉书》,并与司马迁合称为史学界的“班马”。
作为辞赋家,班固是“汉赋四大家”之一,主要作品是《两都赋》,“两都”指的是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。《两都赋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,列为《文选》首篇。
字平子,东汉西鄂人,南阳五圣之一。代表作品有《西京赋》、《东京赋》【合称《二京赋》(长安、洛阳)】、《归田赋》
《归田赋》为抒情小赋的典型代表,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,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捕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。
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、文学家,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,世称贾生。后人称其“贾太傅”、“贾长沙”。贾谊与屈原并称为“屈贾”。
贾谊擅作散文和辞赋。散文的主要成就是政论文,鲁迅称之为“西汉鸿文”。
贾谊代表着秦汉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,文风朴实峻拔,议论酣畅,主要作品有《过秦论》、《论积贮蔬》《陈政事蔬》等。其中,《过秦论》既是政论散文,又是史论散文。
贾谊善写“骚体赋”,代表作品有《吊屈原赋》、《鸟赋》等。贾谊的文集是《新书》
《陈政事疏》是贾谊的另外一篇长篇政论散文,主要论述了蓄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,被称为“万言书之祖”。
是西汉辞赋家,与司马相如并称“枚马”。与贾谊并称“枚贾”,与邹阳并称“邹枚”。西汉散体赋的先行者。
《七发》辞采华美、气势壮观,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,并在赋中形成了一种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一一“七体”。(“七体“鼻祖)
乐府是秦汉代音乐机关,南北朝以后“汉乐府”成为一种诗体。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《乐府诗集》(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)中。
它是继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而起的一种新诗体。继承发展了《诗经》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;突出成就表现在叙事性方面。
①形式上,完成了四言诗向杂言诗及五言诗过渡,运用了“赋比兴”的手法;
②思想上,“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”,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歌的成熟。
代表作品:《陌上桑》(女主人公:秦罗敷)、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十五从军征》、《长歌行》
①内容:反映社会现状。南方《相和歌辞》,北方《鼓吹曲辞》。
②艺术成就:“乐府双璧”为《木兰诗》(北朝乐府)和《孔雀东南飞》。二者又与唐代诗人韦庄的《秦妇吟》合称“乐府三绝”。
《上邪》是汉乐府中一首情歌,是对真挚爱情和美好婚姻的歌颂与向往。开头采用了呼告手法,“上邪”的意思是“天啊”。
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,也是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,是汉代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。
该诗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一对恩爱夫妇,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逼迫而分离,最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。
这首长篇叙事诗深刻地反映了礼教对真情的摧残,歌颂了刘兰芝夫妇的反抗精神和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,对后代同类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《文选》。其反映的主题主要是闺人怨别、游子怀乡、追求享乐、失意人士的矛盾和苦闷等(游子羁旅之情,思妇感伤之怀),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。
南朝文人刘勰在《文心雕龙》中称其为“五言之冠冕”。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《咏史》。
《古诗十九首》,是文人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,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。钟嵘的《诗品》誉为“天衣无缝,一字千金”,王世贞誉为“千古五言之祖”,陆时庸誉为“风余”“诗母”。
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《史记》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,是“二十四史之首”。
全书130卷,书中包括十二本纪、十表、八书、三十世家、七十列传五个部分。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,都是以写人物(核心)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
| |
| |
| 记述帝王者候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,主要叙人臣 |
| |
| |
司马迁以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创作宗旨创作了这部史书,又名《太史公书》。鲁迅评价《史记》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;评价司马迁本人“文豪”和“雄于文”的高手。
司马迁:西汉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,担任太史令,后世尊为太史公、史迁。
①与北宋司马光并称“史界两司马”,与司马相如代表了西汉文学主要成就,有“文章西汉两司马”之称(文界两司马);
②代表作品:《史记》《报任安书》(主要记述下狱受刑过程,发奋修史抱负)
《史记》和北宋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并称为“史学双璧”;与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合称“前四史”。
《汉书》又称《前汉书》,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,由东汉班固编撰。开创了“包举一代”等断代史体例。
其体例基本继承《史记》,全书共100篇,分为十二纪、八表、十志、七十传。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。
改“书”为“志”,没有世家(将该类史传直接归人到“传”中),形成我国史学上的书志体。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并称“良史”。
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,记载了从王莽至汉献帝195年的史实:共120卷,包括十纪、八十传、八志30卷。
《三国志》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,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、蜀汉、东吴的纪传体断代史。
“汉初三杰”是指西汉建立时张良、萧何、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。刘邦打天下时,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,萧何、张良、韩信居功至伟,被史学家称为“汉初三杰”。
韩信,西汉开国功臣,杰出的军事家,为后人留下了“背水为营”“十面埋伏”等大量的战术典故。
张良,秦末汉初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汉王朝的开国元勋,刘邦称他“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”。
萧何,西汉初期政治家,曾慧眼识才,力荐韩信,后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,所谓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。
“六书”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。六书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。
“六书”之名首见于《周礼》,清代以后定名为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、转注、假借。
《说文解字》由东汉著名经学家、文字学家许慎撰写,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。该书在编著时首次对“六书”做出了解释。
全书共分为540个部首,收录了9353个字,在解释字义的时候,涉及天地、鬼神、山川、草木、制度、礼仪等内容。
1.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
A.《乐府诗集》
B.《论语》
C.《诗经》
D.《古诗十九首》
2.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( )
A. 《战国策》
B. 《国语》
C. 《左传》
D. 《史记》
【精析】C
《左传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,按鲁国国君纪年编排历史事件。《战国策》《国语》为国别体,《史记》为纪传体通史。
3.开创“楚辞”新诗体的伟大诗人是()。
A.庄子
B.宋玉
C.屈原
D.韩非
【精析】C
A 选项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;
B 选项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辞赋家,他继承和发展了屈原的文学传统;
D 选项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他的主要成就在政治思想和法学方面,著有《韩非子》。
4.《九歌》共有多少篇?()
A.9篇
B.10篇
C.11篇
D.12篇
5.《楚辞》的代表家除了屈原还有()
A.司马相如
B.婵娟
C.宋玉
D.李斯
【精析】C
A 选项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,代表作品有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等,他的赋作风格与楚辞有所不同,是汉赋的代表作家。
B 选项婵娟是屈原作品中虚构的人物,并不是真实的楚辞作家。
D 选项李斯是秦朝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,如《谏逐客书》,不属于楚辞代表作家。
6.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()。
A.《离骚》
B.《楚辞》
C.《诗经》
D.《乐府诗集》
7.《诗经》中用于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是()
A.风
B.颂
C.雅
D.赋
【精析】B
A 选项 “风” 是各地的民间歌谣,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。
C 选项 “雅”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,即所谓正声雅乐,又分 “大雅” 和 “小雅”,“大雅” 多为朝会宴享之作,“小雅” 多为个人抒情。
D 选项 “赋” 是《诗经》的表现手法之一,与 “比”“兴” 并称,是一种直接铺陈叙述的写作方法。
8.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的著作是()
A.《尚书》
B.《战国策》
C.《左传》
D.《吕氏春秋》
9.语言深刻平实的语录体著作是()
A.《荀子》
B.《庄子》
C.《韩非子》
D.《论语》
10.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()
A.民为贵
B.隆礼重法
C.性善论
D.“仁"与“礼”
【精析】D
A 选项 “民为贵” 是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,强调民众对于国家的重要性,并非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。
B 选项 “隆礼重法” 是荀子的思想主张,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,也强调法律的作用,这与孔子的思想有所不同。
C 选项 “性善论” 也是孟子的观点,认为人性本善,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辞让之心、是非之心,这并非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。
亲爱的小伙伴们,本期的秦汉文学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!文学常识的积累贵在持之以恒,建议大家通过反复诵读、整理笔记的方式强化记忆。在吸收新知识的同时,也别忘了抽时间温故知新,结合此前学习的先秦文学内容,构建更完整的古代文学知识体系。
如果对本期内容还有疑惑,或是有其他想了解的内容,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,也可以随时私信交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