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把手教会!专升本语文大作文常用的3种结构
更新时间:2024-07-12
自统考改革以来,专升本就是得公共课者得天下。而在语文中,则是得作文者得天下。
在24专升本的考纲中,大作文的要求如下?
大作文中比较常考的是议论文,相对于记叙文来说比较难,也更能体现作者的逻辑。而在有限的时间写出逻辑清楚、论证有力的内容,必须要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。今天试总为大家盘点议论文的三种结构形式,一起看看吧~ 首先要弄清楚:什么是议论文?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、评论,发表观点的文章,讲究论点鲜明,论据可靠,论证有力。 有很多同学分不清什么是论点,一不小心就可能写跑题。首先,看看论点是否为一个判断句,即:……是……”,“……要……”等,这是最基本不会出错的论点句式。其次论点和论点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逻辑和关联,而不是相对独立。以下几种结构形式足以让你在专升本中大杀四方。 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是指在文章中首先提出总论点,然后围绕总论点设置多个分论点加以论述,或者把总论点中的各个点分开剖析。 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自测: 分论点的数量一般3个即可。 各分论点是并列关系,不能重复,但能相互交叉 分论点要简洁、鲜明、突出,可以独立成段。三个分论点可以构成一个排比句。 例如: 试总解析 将总论点有效划分为三个分论点,从突破自我的核心话题出发,分别从勇气、坚持、自信三方面论述,可以让阅卷老师清晰看到文章结构,逻辑清晰,并能在结尾处做出总结,使主题集中,这就是个比较漂亮的议论文。 递进式结构 在论证中,分论点之间在逻辑关系上是由浅入深,由简单到复杂,或者是由因到果,由特殊到一般的递进关系。一般来说,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,这种结构较之并列式结构除了条理清晰外,更易于深入论述。 相比较于并列式结构来说,递进式结构更加复杂,模式也比较多样。 模式一:将总论点分解,并由浅到深层层递进。 可用诸如“不仅……而且……”“……况且”等关联词语过渡,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的递进。 例如: 试总解析 先提出总论点,然后再根据“人”“民族”“万物”层层递进的形式分析论述总论点,达到论证的目的。 模式二:按照“是什么—为什么—怎么办”的思路论证 即围绕总论点进行论述。从“是什么”的角度切入,对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挖掘;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,在中心论点前面加个“为什么”,分析阐述的原因;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阐述,给出方法完成论述的闭环。 例如: 试总解析 提出总论点,分论点从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样三个方面对总论点提出论述,结尾再发出号召,再现中心论点。逻辑清晰,结构较强。 模式三:按照“摆现象—挖根源—析危害—指办法”的思路论证 即针对不好的现象,分析其危害,挖掘其根源,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。一般用于批判性社会现象等。 例如: 试总解析 在分析完现象之后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,判断该句是否为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是:是否为一个判断句。紧接着围绕挖根源、分析现象所带来的危害、最后指出解决方法来写分论点。在结尾对以上的论述做出总结,完成论述的闭环。 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就是在论证过程中,把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加以比较,论证、剖析,从而达到否认错误观点,树立正确论点来阐明道理的目的。 对照式结构的构成:开头—正反对比—总结—结尾。 例如: 试总解析 提出总论点之后,从正面说理提出分论点,即表达“像我说的这样,才会……”,从反面说理提出分论点,即表达“如果像另外一方面来说,就会……的相反结果”,最后提出总结性论点,增强说服力。 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议论文,除了要确定总论点和分论点,还要选择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述,增强文章的说服力。今天分享的三种议论文结构可以帮助大家理清议论文的思路,同学们还可以多积累一些论据和好词好句,在考场上直接运用,妙笔生花~